为了纪念包头5·3地震20周年,提高和强化社区居民的防震意识,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以保证人员在地震发生后能够快速、高效、有序的进行逃生。当日,当地进行了地震逃生演练,共计百人参与了这次活动。
上海备优安全防范科技有限公司安全专家周女士告诉记者,地震逃生演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提高居民的在地震中的逃生能力。参加过地震演习的和没有参加过地震演习的人在遭遇地震时的逃生能力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身边有一个地震应急包的话,会更有利于地震逃生。
发生地震时,若身边有一个地震应急包,并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就能帮助受困人员度过待援的黄金72小时,并做更长时间的坚持,大大提高存活的几率。正确使用地震应急包,可以实现地震发生时和地震发生后的自救和互救。
地震应急包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食品、应急物品、生活用品以及医疗用品,具体有:水、食品、联系卡、手摇发电收音手电筒、防水火柴、蜡烛、保温毯、求生口哨、雨衣、救生绳、帐篷、工兵铲、充气骨伤夹板、三角巾、创口贴、医用绷带、消毒面片等,以及处理各种外伤方法的急救手册。
3天不进食或者7天不喝水,就会使人面临死亡的威胁。有了地震应急包,就能度过待援的黄金72小时。若建筑物坍塌被压时,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应急包中的防毒口罩或者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并使用应急包中的多功能小锤和小铲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在地震中当自己摆脱危险时,应当带上救援包积极地加入到救援队伍当中,救人时要先了解被困人员的处境,安抚被困人员情绪,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救援,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铲子、铁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入,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或递入一个应急包,以维持其生命。当有人员受伤,做完急救包扎后,应当按时检查,绷带不能过紧,如果四肢有发青迹象要当心,这表明血液循环受阻。绷带应绕过患者身体凹陷部位如颈,腕,裆部及膝盖,若遇到不知道如何处理的伤情时,应当在安全手册上查看相关的知识,再正确地处理伤口。
文章来源:http://www.polopa.com.cn/